月饼身上“名”“利”多 月饼何时回归本质?
中秋已过,又到了月饼黯然退市的时候。今年中秋节前,曾多次到超市月饼专柜采访,各家超市纷纷拿出最有利的地方供月饼展销,全力营造月饼在中秋佳节中的“礼品”形象。而节后,月饼却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垃圾”,给谁谁不要。节前节后,小小月饼都可以从尊位跌到谷底,原因就是月饼身上的“负担”太多,使其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。 依个人观点来看,压在月饼身上的“名”和“利”颇多。“名”方面,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月饼的过度包装,但仍难阻顾客“只看包装、不看内容”的购买心理,送月饼送的是包装,越奢华的包装就会使送的人越有面子;“利”方面,月饼成为人情月饼已是不争事实,节日中月饼在倒来倒去的过程中,成为感情和利益的有力载体,内容不重要,只要能从送者手里倒腾出去,主人寄托在月饼上的那份关于自己感情和利益的心,就会得到安慰。 我们也可以看到,月饼的食品本质越来越受到怀疑。月饼热量高过麦当劳、月饼越来越难吃的传言越来越多。所以笔者建议,月饼也应该与时俱进,可以承载“名”和“利”,但起码在食品本质上,让它更像一种食品,让它更健康、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观念,让更多的人喜爱月饼。( 杨林)